橄欖油,陽戟城和Málaga的鑽
橄欖油,陽戟城和Málaga的鑽
昭禾王
[Chapter. heiß] 引子
對於來自四季分明且夏熱冬冷的中國北方的我來說,德國曾是一個年年四季皆可穿秋褲的地方,因爲他的夏天爽到常常可以媲美北方的秋天,所以在德國呆久了,常常忘了怎麼過夏天。
二零一五年六七月的幾股熱浪,卻讓我突然發現打開衣櫃沒有褲衩可穿。而人也總是貪得無厭,得到了就想得到更多,有了熱浪和太陽,就惦記美食和海灘,於是有這麼幾個長得好看的大妞,抓了兩個壯丁:一個是司機負責開車引路,一個是廚子負責美食做飯,挑了一個德國最熱的時候,去了一個有山有海,好喫也好玩,而且比德國更熱的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只爲過一把心裏最惦記的熱到過癮喫到high的夏天。
[Chapter. Green] 橄欖油
曾經有一位又慈祥又饞嘴的景觀建築學老師袞特·巴托爾邁博士(Dr.-Ing. Gunter Bartholmai)跟我說過一句話:“一個地方的風景裏,藏着他們的飲食文化;一個地方的飲食裏,透着他們最經典的風景。”(昭禾王譯)
如果問我最留戀西班牙的什麼,我必然會說是他們的飲食;如果問我印象中的安達盧西亞是什麼顏色,我會說是橄欖綠。阿爾卑斯山南的地中海三國西法意,都好喫一口橄欖油,不管是煎魚炒肉煮意麪,還是喫餅調醬拌涼菜,都玩兒命往裏倒橄欖油。而我喫過最好的橄欖油,就在這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
[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綠油油”的區旗]
作爲西班牙最靠南的省份,安達盧西亞有山也有海,內陸地區多山河丘陵,日光猛烈氣候乾燥炎熱。貝蒂科山脈(Cordilleras Béticas)和瓜達爾基維爾河(Rio Guadalquivir)之間的丘陵與坡地上是種滿了成片橄欖樹和穀物的象牙白色旱田。到盛夏時節穿行在這些丘陵間,遠望皆是棋盤狀交錯分佈的墨綠色橄欖林和已經收割過的金色麥田隨着地勢起伏如波浪一般連綿不絕。這樣的景象對於我這個出來旅行有一半的目的是爲了解饞,而且景點常常沒有喫的重要的資深喫貨加業餘廚子來說,詩意是有,但口水更流了更多,所以袞特·巴托爾邁博士(Dr.-Ing. Gunter Bartholmai)關於飲食和風景的話,我深以爲然。
所以這五個喫貨到了這麼一個拿美食當生活,晌午之前喫早餐,下午茶時間喫午餐,夜宵時間喫晚餐的西班牙,每天的日程也就成了以午餐開始,逛到夜裏喫個晚餐然後就該洗洗睡了。
描寫了一下風景,抒發了一下情懷,也就該講一下本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上上上一個自然段裏提到的我喫過的最好喫的橄欖油了。故事發生在安達盧西亞首府,內陸腹地瓜達爾基維爾河畔的塞維利亞(Sevilla),那是一個體感溫度高達40℃的午後,路邊的金屬溫度指示牌更是被曬到顯示45度的超高溫。在暴走了一上午景點,已經飢渴難耐之後,無意中遇到了一家躲在街道陰面的小餐廳Baco Borbolla,這家餐廳有着綠色遮陽棚,並且長了一張寫着“我很好喫!”的臉面,引得人不禁就想邁步進前。西班牙內陸乾熱地區的餐廳在最炎熱的夏季扔然開放室外桌位,店家會在室外臨街遮陽棚下安裝水管,用來不時噴灑細密的水霧降溫,所以在城裏穿街過巷時蹭餐廳遮陽棚下的噴霧降溫也成了我們幾條熱狗的一大樂趣。已經熱和餓的不行了的我們穿過餐廳臨街遮陽棚的水霧直接鑽進的有空調的室內。這家餐廳不大,有Tapas也有正餐,吧檯裏掛着火腿後廚也做的了海鮮。
點了正餐,店家端上來一籃白麪包切片和幾袋烤的乾透香酥的麪點零食,並且端上來幾碟醃製的新鮮青橄欖。而這一切,都圍繞在一瓶神祕的墨綠色方形玻璃瓶身邊,瓶身標籤就是一張沒有多餘裝飾的白紙,標籤上簡單書寫1881 Osuna,Santa Teresa幾個襯線斜體西班牙文,數字88的四個小圓圈由四顆青綠中帶着玫瑰紅的新鮮橄欖拼成,標籤最下方一行紅色西語小字“Edición limitada”,並且還帶了一個編號。瓶子倒出來的液體可就不得了了,黃中透着攝人魂魄的翠綠,晶瑩剔透又似乎有一種乳汁般的渾厚感。身體裏的饞蟲已經被這色澤和質感徵服了大半,掰了一塊白麪包吸來滿滿一坨特級初榨限定版的液體一入口,五臟廟瞬間淪陷。如果說普通的橄欖油有橄欖的顏色,好一點的橄欖油有橄欖的香氣,而這最好的橄欖油,能從中品嚐到整棵橄欖樹的芬芳!那是一種除卻橄欖油脂本身的氣息之外,還透着一股濃烈的新鮮樹葉清香的味道,這安達盧西亞大地上一同生長和成熟的兩種重要農作物:小麥和橄欖,經歷了截然不同的烹飪方式,一種被研磨烘焙成爲麪包,一種被直接鮮榨成爲油脂,卻又在餐桌上走到一起,互相交融成爲最簡單卻又醇厚的味覺享受。一筐麪包瞬間被一掃而空,正在其他四個喫貨性急難耐想再來一筐麪包用來享受橄欖油時,被我這個資深喫貨及時的按了下來:“好東西,總是值得在等一等!雖然你們先用麪包橄欖油塞飽肚子後,後面上來的好喫的就都歸我了,可是我也不想剛到美食之國就撐壞了腸胃掃了之後幾天的興致。”在我源自豐富的喫貨人生經歷的睿智建議下,四位焦急的喫貨還是勉強控制住焦躁不安的饞蟲,終於及時的被一道剛上桌的牛油果鱈魚沙拉吸引了注意力。其實點菜的時候,大家都以爲此沙拉必是一大槽子青菜上放幾塊熟魚肉,這是啤酒之國不怎麼會燒菜的廚子慣用的伎倆,對此習以爲常的我們,等來的卻是滿滿一盤鱈魚刺身搭配牛油果薄片,浸在能幾乎淹沒鱈魚的橄欖油中,其上點綴些許油醋醬汁。這沙拉充滿了油脂,卻不會讓人覺得絲毫油膩,鱈魚生猛有腥氣,卻腥的新鮮自然不讓人討厭,搭配牛油果淺淺淡淡不喧賓奪主的味道和油醋的提點,剛剛的影帝橄欖油在這裏又成了可以拿小金人的最佳配角。
[Baco Borbolla餐廳的鱈魚牛油果沙拉]
橄欖油食畢,感官刺激甚是猛烈,而且一盤沙拉五個喫貨分食也遠遠不夠緩解心中對美食的渴望。於是幾個喫貨想換點顏色來讓掌管味覺嗅覺的大腦分區調整休息一下。於是找吧檯裏的西班牙大叔手切了一盤新鮮的伊比利亞火腿(Jamón ibérico)。這西班牙是個美食大國,可以用整個國家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命名的,就是這西班牙的國寶級食材:伊比利亞火腿。正宗伊比利亞火腿要用伊比利亞品種的黑豬,從小在各種橡樹林子裏採食橡果,長大後做成的火腿也會因此透着濃郁的橡果香氣。安達盧西亞的最北部的林地區域是伊比利亞火腿的官方認證主要產區之一,所以整個地區也是頓頓缺不了火腿的節奏。伊比利亞火腿有着較深且濃郁的紅色,與白色半透明的脂肪混雜在一起,放在純白的盤子上甚是惹眼,切好的火腿隨着溫度升高,會散發出更多香氣,表面也會滲出一層油脂,食指大動這種詞彙就是用在這種情況下的,所以還沒等本廚認真的描寫完,一盤火腿已經被他們喫乾淨又要了第二盤!
這頓美好而驚豔的午餐在一大盤詮釋的非常到位的海鮮Paella之後終於完美的結束了,幾個喫貨得到了很好的滿足並且感謝本廚及時的制止了他們吞掉更多麪包的衝動。人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午飯喫好了以後,不會溫飽思淫慾,而是會犯困,犯困就要睡個午覺,睡醒以後,纔會有精神思考人生,琢磨一下這個世界的前因後果,並且問幾個充滿哲學性的問題:橄欖油你是誰?你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Chapter. Yellow] 陽戟城
在一個文明區域的邊緣,必然會發生文化交融,無論是通過爭鬥還是共存,這是歷史的必然進程。就像中國的西北喫牛羊肉也多,而希臘人也會做跟土耳其人的Dönner肉夾饃很像的Giros烤肉捲餅,只不過希臘人烤的是豬肉。
伊比利亞半島像一根巨大的伊比利亞火腿,直接伸到了歐洲大陸的最西南端,這個離非洲大陸最近的地方和北非的摩洛哥只隔了一道直布羅陀。所以相傳西班牙的橄欖種植技術,就是幾個世紀之前由北非的穆斯林:摩爾人(Moors)渡海而來帶入西班牙,並且在西班牙菜式中逐漸發揚光大佔據主導地位。
[北非穆斯林摩爾人畫像和劇中多恩人的服飾]
歷史上的伊斯蘭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長久以來爭鬥不斷,但也曾在邊緣區域的許多地方,在當年開明的社會環境中有過良好的共存以及交融,比如在東歐,比如在西西裏,也比如在安達盧西亞。這些融合不只留在當地的飲食習慣裏,也凝固於當地的城市中。這就說到了我這個冰火粉此行的另一個重要目的:“陽戟城”。
安達盧西亞並沒有一座陽戟城,陽戟城卻確實在安達盧西亞。所謂陽戟城(Sunspear)是喬治·啊·啊·馬丁(George R. R. Martin)的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中虛構的城市,作爲小說中南部乾熱之地多恩(Dorne)的都城,也是多恩統治者馬泰爾家族(House Nymeros Martell)的駐地,馬泰爾家族的徽章是一輪由長矛貫穿的紅日,故此將都城命名爲“陽戟城”。作者馬丁大爺對多恩民族的設定,便是早期從狹海對岸遷來的先民,安達爾人和後期遷入的洛伊拿人相互融合的結果。HBO將小說拍成劇集搬上屏幕,劇中對多恩人裝束的詮釋也與摩爾人的形象非常相像。不管是馬丁大爺從安達盧西亞的文化融合曆史獲得的靈感還是隻是故事設定的巧合,安達盧西亞的摩爾建築和基督教建築深度融合的風格,以及乾熱的氣候,都爲劇中多恩陽戟城提供了完美的取景地。小說中多恩城外流水花園(Water Garden)的戲份,就是在塞維利亞阿爾卡薩爾王宮(Reales Alcázares de Sevilla)的伊斯蘭式花園內拍攝。沙漠綠洲一般的熱帶風情園林以及其中四散分佈的噴泉水景是西班牙乾熱內陸省份中難得的清涼溼潤之地。
“阿爾卡薩爾(Alcázar)來源於阿拉伯語 القصر, al-qasr,意爲宮殿。”---引自Wikipedia
王宮中的建築和其裝飾極盡伊斯蘭裝飾之風,屬於西班牙國家遺產,現在仍然是西班牙王室在塞維利亞的正式駐地。建築風格中多運用陶瓷和石膏等材料,以及伊斯蘭幾何圖案和圓頂塔尖,這些手法更是融合進安達盧西亞整個地區的傳統建築當中。
來到奇幻故事的真實取景地,最好玩的就是重現劇中的場景。塞維利亞王宮和花園並不是很大,後花園中取景地分佈很集中,甚至有些地方走過了都沒意識到就是劇中出現的場景。拉一個取景地清單的話:我們先後找到了公主和王子走過的噴泉;道朗親王俯視流水花園的二層迴廊,紅毒蛇的情婦獨自眺望的陽臺;當然還有流水花園裏的那一場打鬥,紅毒蛇的私生女“沙蛇”與波隆和吉米拼殺的伊斯蘭小庭園。再現一下場景是必需的了,飾演“沙蛇”的香格裏拉公主健美的線條和黝黑的皮膚跟妖嬈的“沙蛇”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她很不樂意我誇她皮膚黑。只不過手裏的長矛和彎刀換成防曬霜和Gopro相機實在是讓演員有些出戲。
內陸城市耍的差不多了,我們一行五人由勤快的司機帶着開始往南走,因爲那裏有大海等着我們。而更重要的是,在山的那一邊,海的那一邊,除了生猛的海鮮,陽光和海灘,還藏着一個關於司機和他的女人的陰謀。
[Chapter. Shine] Málaga的鑽
西班牙南部的沿海是一個奇妙的地方,生猛的海鮮在便利超市就能買到,魚檔裏的大龍蝦二十歐一隻。度假屋的廚房和便宜又新鮮的食材讓我們一到海邊駐地就用各種食材塞滿了冰箱,而我這個北方廚子也趁機把海鮮烹飪技能升了好幾級。具體做了什麼海鮮料理,暫且按下不表,因爲海邊的重頭戲不是我們仨,而是司機和他的女人。
司機這個代號聽上去雖然像是個中年的老師傅,可實際上他資歷也確實比較老。而他最高到俺們這些人難以企及的,其實是學歷和才華。司機好找,博士後學歷的司機可不好找,博士後學歷吉他又彈的特別好的文藝司機那就更是一票難求了。所以有才華的人運氣總是不會太差,司機靠他的魅力和才華,把俺們村裏一個膚白貌美的大長腿給勾搭上了,大長腿有多長?應該是比司機腿還長。
前文提到的海邊的陰謀,已經被老謀深算的司機提前勾兌好了。來龍去脈要從最最開頭講起,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還沒有那麼炎熱的時候的某一天,我們一夥人就由司機兩口子提議,其實就是司機自己作爲幕後推手,想趁夏天一起出去玩一玩。在湊齊了五個人以後,還沒等我們操心什麼,機智的文藝司機博士後通知我們已經把全套行程定好了,Hotel也訂了車也租了,扔來一個鏈接讓我們各自買機票,機票還巨便宜!我們雖然沒有意識到什麼,心中卻也會隱隱的納悶:爲何天天泡科研項目,負責人類科技的進步的博士後會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把一切都安排好的?突然一天夜裏,一個神祕的羣從微信裏彈了出來,他不可告人的祕密,也終於付出了水面:去西班牙一個美麗的海濱山頂全景餐廳,文藝博士後想把長腿大妞徹底拿下。鑽戒也買好了,餐廳也預定了,司機同志就差幾個同夥爲他求婚打掩護了。
四個人偷偷一合計,所有人都成了祕密工作者,只爲了最後的一齣戲。當司機顫顫巍巍(並沒有)的把他辛苦搞科研賺回來的鑽戒交給我們保管的時候,我感受到了組織對我這個有演技的廚子的信任和第一次執行保密任務的壓力(也沒有)。我們祕密Surprise求婚四人組敲定以“鑰匙”爲暗語,以“拍照”爲暗號,鑽戒一路上被各種東塞西藏,還趁當事人不在時暗地裏寫好彩色求婚橫幅,提前和餐廳方面偷偷聯繫訂好鮮花和香檳,最終在西班牙南部海岸一個美麗的黃昏,我們來到馬拉加城(Málaga)的一座山頂餐廳,餐廳有一個巨大的露臺,可以俯瞰整個城市和遠處的地中海,興許天氣允許的時候,還能看到非洲大陸。在一個風景很好的位置坐定後,我掏出相機,若無其事的跟兩位當時人說:“看外面夜景一定很美,待會兒喫的差不多了咱們在露臺那邊“拍照”吧!”這時候我的揹包裏藏着鑽戒和求婚橫幅,另外倆妞緊張的沒敢接話,昨晚忐忑的一夜未眠的文藝司機博士後強裝淡定,而故事的女主角卻啥也不知道樂呵呵的在喝酒喫橄欖。
在喫了一堆西班牙式油炸牛肉丸子,薄片燉豬肉沙拉,韃靼金槍魚還有當地特色的各種三日慢燉牛肋排,燒乳豬,煎羔羊,又喝了一支白葡萄酒以後,大家都微撐加微醺了。山下的馬拉加城已經華燈初上,露臺在夜色裏微風徐徐,我靜靜的摘下相機的鏡頭蓋,說:“喫的差不多了,給你倆拍照去!”衆人心頭一震,女主角若無其事,博士後和大長腿漫步到露臺,站到了約定的位置。我拍了兩張照,偷偷的關掉了相機的電源開關,然後猛按幾下肯定不會有任何反應的快門,說:“哎呦!沒電了,你倆先聊會兒天兒,我去換電池!”甩下他倆兀自在夜色中做該做的事。司機事後表示他當時愣了,心裏盤算難道是真的沒電了?這真是對我演技的極大肯定。
我回到桌旁,假裝換電池,拿出“鑰匙”塞進褲兜,又假裝上廁所,找餐廳經理拿到一束火紅的玫瑰花。帶上倆正在緊張討論由四張紙組成的求婚橫幅應該怎麼排列的姑娘,重新來到露臺,發現本來就喫的有點多,喝的也有點多,迷迷糊糊的大長腿白富美已經被文藝博士後的情話迷的暈暈乎乎了。我在兩人密集的Kiss中頂住壓力把玫瑰和鑽戒交給男主時,女主纔開始隱隱感到事情不對。而當Dr. G單膝跪地大聲的說出:“LL,你願意嫁給我嗎?”的時候,儘管身後有蹦蹦跳跳舉着順序完全反了變成“me? marry you Will”的標語的倆妞,旁邊還有冷靜如我的連綿不絕的快門聲,大長腿LL還是表現出了一個新時代女性面對大場面時應有的理性,問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鑽戒是真的嗎?”在得到肯定得答案後,已經醉了卻沒有失去理性的女主終於說出了“YES”。帶上了鑽戒手捧玫瑰,喝個交杯香檳慶祝,並且最後爲了保險起見防止丟失,當晚又把鑽戒塞回盒子裏重新交由我保管之後,終於爲這次安達盧西亞之行,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正所謂;“Málaga的鑽,今晚特別shine。”
全劇終
2015年9月於福來興鎮長點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