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文尼亞文化之城:科希策城市介紹-【斯洛伐克省錢遊攻略】

科希策又可以譯爲“ 科息斯 ”, 科希策最早出現在文獻上是 1248 年。 1290 年由匈牙利統治的這一地區,被提升爲皇家所屬城市。此後的數百年間, 這裏作爲匈牙利北部重要的商業城市而逐漸繁榮發展起來。
科希策(斯洛伐克:Košice)是在斯洛伐克東部最大的城市,是該國第二大城市,也是科希策州的首府。坐落在河霍爾納德河在斯洛伐克礦石山的東部河段,與匈牙利的邊境附近。人口約24萬。作爲斯洛伐克東部的經濟,文化中心。
科希策位於斯洛伐克東部地區,坐落於赫爾納德河左岸的科希策盆地, 在斯洛伐克礦山的東端,南部是喀斯特地貌,西部有一些山脈,境內河網密集,靠近匈牙利邊境。科希策海拔約爲 201.6 米,面積242.77 平方千米。地 形以盆地爲主,地處北溫帶,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較少,降水月 度分佈較爲均勻。
科希策是歷史名城,根據考古發現,斯科特人、凱爾特人、達克人、完 達爾人和匈奴人都在此居住過。1290 年,科希策得到城市特權,1342 年被列入匈牙利王國重要中心的行列,1347 年成爲匈牙利王國第二大自由君主城, 1369 年成爲歐洲最早擁有城徽的城市。直至 15 世紀初,科希策的發展很順利,成爲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中心。16 世紀中葉,一場大火燒燬了科希策的 許多房屋和主要教堂。修復後的城市風格是文藝復興式,還建造了異常堅固的堡壘。18—19 世紀,逐漸拆除了城牆,城市不斷擴大。19 世紀初,科希策開始掀起工業革命的浪潮。1860 年開通了至布達佩斯的鐵路。1870 年又連通了到 西里西亞的鐵路。隨後又在位於老城區東部邊緣的火車站與市中心之間建起了面積很大的公園。即使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科希策的建設也沒有停止下來。
作爲歷史名城的科希策根據考古發現,斯科特人、凱爾特人、達克人、完 達爾人和匈奴人都在此居住過。1290 年,科希策得到城市特權,1342 年被列入匈牙利王國重要中心的行列,1347 年成爲匈牙利王國第二大自由君主城, 1369 年成爲歐洲最早擁有城徽的城市。直至 15 世紀初,科希策的發展很順利,成爲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中心。
16 世紀中葉,一場大火燒燬了科希策的許多房屋和主要教堂。修復後的城市風格是文藝復興式,還建造了異常堅固的堡壘。18—19 世紀,逐漸拆除了城牆,城市不斷擴大。19 世紀初,科希策開始掀起工業革命的浪潮。1860 年開通了至布達佩斯的鐵路。1870 年又連通了到 西里西亞的鐵路。隨後又在位於老城區東部邊緣的火車站與市中心之間建起了面積很大的公園。即使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科希策的建設也沒有停止下來。
爲了更具體地體現歐盟文化“多樣性的一致”,希臘、法國文化部長在 1985 年倡議評選“歐洲文化之都”,當年 6 月 13 日,歐共體部長理事會根據 希臘文化部長的提議而作出了決定。該項目舉辦初期名爲“歐洲文化之城”。 1999 年,歐盟對選拔程序進行了修改,由歐盟委員會推薦舉辦國,舉辦國將 選拔市上報歐盟委員會,歐盟委員會推薦給歐盟理事會,決定每年舉行“歐洲文化之都”活動的城市,由此活動也更名爲“歐洲文化之都”。到 2010 年, 共有包括雅典、佛羅倫薩、巴黎、柏林、馬德里、裏斯本、赫爾辛基、熱那亞、科希策和伊斯坦布爾等在內的 42 個城市享有此項殊榮。
有“歐洲文化之都”之稱的科希策提出了創意經濟的概念,亦即經濟和 與藝術的融合,有轉化的城市空間創意產業的某些領域的發展。在科希策及 其周邊地區持續的維護文化生活。創意經濟項目的主要場館主要有:軍旅文化公園,即 19 世紀軍營變成了新的城市空間與當代藝術的完美有機結合;藝術館即 20 世紀 60 年代廢棄的遊泳池改變成了在斯洛伐克的第一個藝術館,反映了社會主義時期的斯洛伐克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