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與奧地利之秋:一段穿越歷史與自然的旅程

德意志與奧地利之秋:一段穿越歷史與自然的旅程
十月的歐洲,秋意正濃。我們從德國慕尼黑啓程,一路向東,穿越巴伐利亞的鄉村與阿爾卑斯山的湖光山色,最終抵達音樂之都維也納。這是一條融合了皇家城堡、靜謐湖泊、中世紀小鎮與帝國遺產的經典路線,每一站都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與令人屏息的自然之美。
第一站:慕尼黑 - 巴伐利亞的豪邁序曲
旅程始於慕尼黑,這座兼具豪邁與優雅的巴伐利亞首府。瑪麗亞廣場是城市的中心,新市政廳的哥特式尖塔直插雲霄。每天上午,鐘樓上的木偶報時表演準時上演,數十個彩色木偶旋轉起舞,重現了16世紀威廉五世婚禮的盛大場景,吸引了無數遊客仰首觀看。
我們參觀了寧芬堡宮,這座巴洛克式夏宮氣勢恢宏,廣闊的庭院與運河相映成趣。宮內最引人注目的是“美人畫廊”,路德維希一世爲寄託對美人們的傾慕,收藏了36幅宮廷美女的肖像。在慕尼黑,啤酒文化無處不在。傍晚時分,我們走進一家傳統的啤酒花園,在巨大的栗子樹下,與當地人一同享用一升裝的啤酒和烤豬肘,感受着巴伐利亞特有的熱情與活力。
第二站:上阿默高 - 山谷中的信仰史詩
從慕尼黑向西南行駛約一個半小時,便進入了阿爾卑斯山懷抱中的小鎮——上阿默高。這個小鎮因每隔十年上演的《耶穌受難劇》而聞名於世。小鎮的建築外牆繪有精美的溼壁畫,內容多取材於聖經故事,行走其間,彷彿漫步於一本立體的宗教畫冊。
我們參觀了受難劇劇場,這是一個半開放式的巨大場地,可容納近5000名觀衆。下一次演出在2030年,但小鎮無處不在的藝術氛圍足以讓人感受到居民們爲這場盛會投入的巨大虔誠與心血。清新的山間空氣、木質陽臺上的鮮花裝飾以及遠處積雪的山峯,共同構成了上阿默高寧靜而神聖的獨特氣質。
第三站:新天鵝堡 - 童話國王的孤獨夢境
沒有哪座城堡比新天鵝堡更能代表童話。它坐落在菲森附近的羣山之中,是巴伐利亞“童話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傾盡國力的造夢之作。我們跟隨導遊穿過城堡內一個個裝飾華麗的房間,歌劇廳、寶座廳無不體現着國王對瓦格納歌劇的癡迷以及對中世紀騎士傳奇的嚮往。
要拍攝新天鵝堡最經典的角度,必須前往瑪麗安橋。這座鐵橋橫跨在城堡後方的峽谷之上,從這裏眺望,新天鵝堡如同從阿爾卑斯山崖中生長出來一般,背景是清澈的阿爾卑斯湖與綿延的森林,其景緻確實不負“童話城堡”的盛名。路德維希二世在此僅居住了172天,他傾力建造的夢境,最終成爲了留給全世界的遺產。
第四站:國王湖 - 碧波之上的天籟之音
告別城堡,我們進入貝希特斯加登國家公園,探訪被譽爲德國最乾淨、最美麗的湖泊——國王湖。它由冰川侵蝕形成,湖水清澈見底,呈現出翡翠般的色澤。我們登上了電動遊船,這種船自1909年起就開始運營,爲的是保護湖水的純淨。
當遊船行至雷特角(St. Bartholomä)附近時,船長停下了船,面對羣山吹響了小號。號聲在峭壁間迴盪,形成清晰可辨的多重回聲,餘音嫋嫋,不絕於耳。這一傳統的互動項目讓所有乘客都安靜下來,沉浸於大自然的奇妙聲響之中。我們在紅頂教堂聖巴多羅買禮拜堂下船,沿着湖岸漫步,四周的懸崖絕壁與靜謐湖水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第五站:薩爾茨堡 - 音樂之聲的故鄉
穿過德奧邊境,我們來到了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茨堡。這座城市的名字意爲“鹽堡”,歷史上因鹽礦貿易而富庶。薩爾茨堡要塞巍然屹立在城市之巔,我們乘坐纜車登上城堡,俯瞰整個老城:薩爾茨河蜿蜒穿城而過,巴洛克式的教堂尖頂與廣闊的廣場盡收眼底。
糧食衚衕是薩爾茨堡最熱鬧的購物街,莫扎特的出生地就坐落於此。黃色的建築上懸掛着精美的鑄鐵招牌,其中最爲醒目的便是莫扎特故居的標誌。對於電影《音樂之聲》的影迷來說,米拉貝爾宮及其花園是必訪之地,電影中瑪麗亞和孩子們唱着“Do-Re-Mi”的場景正是在此拍攝。
第六站: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與巴德伊舍 - 皇室的夏宮
離開薩爾茨堡,我們進入了奧地利著名的湖區——薩爾茨卡默古特。這片地區散佈着大大小小76個湖泊,如同散落人間的藍寶石。我們的第一站是小鎮巴德伊舍。這裏環境清幽,是奧地利皇室鍾愛的度假地。
我們參觀了愷撒別墅(Kaiservilla),這座曾是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夏宮的建築仍保持着當年的原貌。1914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就是在這座別墅的書房裏,簽署了對塞爾維亞的宣戰書,從而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的沉重感與小鎮此刻的寧靜祥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七站:哈爾施塔特 - 湖畔的明信片
如果說此行有一個地方最能詮釋“人間仙境”,那非哈爾施塔特莫屬。這個坐落在哈爾施塔特湖畔的小鎮,背靠險峻的達赫斯坦峯,臨湖而建的木屋錯落有致。我們沿着湖畔小徑緩緩行走,每一個轉角都能看到一幅全新的風景畫。
我們乘坐纜車登上鹽礦平臺,瞭解了這個小鎮因鹽而興的悠久歷史(“Hall”即源於古凱爾特語的“鹽”)。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施塔特的人骨屋。由於墓地有限,逝者埋葬十餘年後,骸骨會被移出,經清洗、彩繪後安放於骸骨館。頭骨上繪有橡樹葉、常春藤等圖案,並標註姓名與生卒年月,這種獨特的文化習俗體現了當地人對生命與死亡的獨特理解。
第八站:梅爾克 - 多瑙河畔的巴洛克明珠
沿着多瑙河向西行駛,我們抵達了瓦豪河谷的起點——梅爾克。小鎮的山丘上矗立着一座宏偉壯麗的黃色建築——梅爾克修道院。這座本篤會修道院是奧地利巴洛克建築的典範。
我們穿過皇帝走廊,步入令人震撼的修道院圖書館。館內藏書約10萬冊,高高的書架、精美的壁畫和旋轉樓梯無不彰顯着知識與信仰的神聖。而修道院教堂的內部裝飾更是極盡奢華之能事,金色的聖壇、精美的壁畫和大理石柱,將巴洛克藝術的華麗與動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從修道院的露臺遠眺,多瑙河與紅頂小鎮構成的景色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
終點站:維也納 - 帝國餘韻與藝術殿堂
旅程的終點是維也納。這座城市處處散發着哈布斯堡王朝昔日的輝煌。我們首先參觀了美泉宮,這座擁有1441個房間的夏宮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的主要居所。走在“百萬廳”和“大畫廊”中,不難想象當年奧匈帝國宮廷盛宴的奢華景象。
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我們花費了整整一個下午。這裏收藏着勃魯蓋爾的《巴別塔》、拉斐爾的《草地上的聖母》等無數藝術珍品。傍晚時分,我們在國家歌劇院聆聽了一場莫扎特的歌劇,即便不是音樂愛好者,也能被這座音樂之都濃厚的藝術氛圍所感染。
最後一天,我們漫步於環城大道,兩旁是議會大廈、市政廳、城堡劇院等宏偉的歷史建築。在中央咖啡館小坐片刻,感受昔日知識分子與藝術家們匯聚於此的餘韻。
結語
從慕尼黑的豪邁到維也納的優雅,從新天鵝堡的童話夢境到哈爾施塔特的湖光山色,這條穿越德奧的路線不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度的歷史文化探索。每一座城堡、每一片湖泊、每一個小鎮都訴說着不同的故事,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多彩而深刻的歐洲畫卷,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