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日不說話

你隨便什麼時候去看篇關於十二星座旅行的帖子,論及摩羯座多半都是說他們行前如何認真做功課,途中多麼認真聽講(如有導遊或講解員)雲雲。真是說到心坎兒裏。但我的月亮星座水瓶座卻決定了我是一隻不時脫線的摩羯。去布魯日,完全是因爲恰好在比利時又聽聞過美名,興起就去了。那之前,我真的對它一無所知。
而且歐洲生活學習了幾年的國人不比難得來旅行的遊客,他們大多看慣了歐洲三大件——教堂、宮殿、博物館,若不是真的對歷史文化建築有興趣有研究有判別,慢慢也就厭倦了。出門Urlaub(度假)放鬆的意願多過Reisen(旅行)。當時被“抱大腿”的旅伴就是典型的這一類“老油條”。我們在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日一同到布魯日瞎逛,連著名的城堡廣場都漏掉了,那裏可是古老的聖血禮拜堂以及有着精美木結構與內飾的市政廳的所在地呢(so what?!┑( ̄Д  ̄)┍)
所以不瞞你說,下文中出現的名稱和典故都是爲了讓看官們能夠按圖索驥而補做的功課。
布魯日在歐洲也被譽爲“北方的威尼斯”,不僅因城內水道運河縱橫,私猜測更在於布魯日13世紀初就已經成爲弗蘭德布料市場圈中的重要城市以及連接地中海與北海貿易的第一個商業殖民地。船運交易頻繁自不必說,盛況如“漢薩同盟的船隻停滿了港口,新式的大木船得要排到丹姆和斯魯伊斯之間纔有空間停放”也可想見。貿易促進銀行資本積累,證券交易發展,布魯日因而在14世紀時成爲低地國家最先進的金融市場,在這方面反倒是威尼斯的老師。
但初見布魯日,真的很難想象它在13-14世紀即其黃金時代的繁盛。
沿着林蔭道行進,路過排排蒼天大樹守護的紅頂白房和大片草地,盡頭豁然開朗,不定位也知道到了古城區,因爲眼前頓時錯落起石橋、河道和疏而不散的紅灰磚房。雖是老磚房,厚重亦不失別緻——窗棱、山牆、屋頂檐角等細部本身就有明顯的磚石雕琢設計,在外牆無心蔓爬的綠植和臨河屋後有意拓出的小花圃,不啻給老屋添上勃勃新意。
橋下不時蕩過滿載遊客歡聲笑語的小船;橋面上馬車伕悠悠駕着馬車迎面而來,常回頭跟乘客攀談介紹幾句,而後者則慵懶地相互依偎,在陽光下眯起眼睛微笑默聽。儘管身邊遊客絡繹不絕,然而還是能感覺到此地額外的安靜,靜到我一度以爲那些生長在水邊的老房子皆是無人居住、僅被保護起來供參觀的遺蹟了。繞到房子背水的另一面,才發現其實不然,老屋或咖啡館或博物館或紀念品商店地新用起來,依然充滿生機;仍爲民居的也不在少數,看房前林間小道擺起的跳蚤市場便可見一斑。河邊更是休閒寶地,不管有沒有面水開出咖啡館、設不設座椅,都散坐着曬太陽喝東西休憩的人們,如河畔的老柳樹一樣安寧飄逸。
聖母教堂顯得有點鶴立雞羣,遠處定能望見,步行也是分分鐘就到。時隔一年半已對內飾印象全無,反倒記得擦着其他遊客的肩、龜行在狹窄老石橋上引頸望她時,她腳下因樹葉落盡而頗似歐洲婦人蓬蓬裙鐵線裙襯的樹籬,以及心中“這小地方還有這樣一座‘小巴黎聖母院’的感慨。
聖母教堂顯得有點鶴立雞羣,遠處定能望見,步行也是分分鐘就到。時隔一年半已對內飾印象全無,反倒記得擦着其他遊客的肩、龜行在狹窄老石橋上引頸望她時,她腳下因樹葉落盡而頗似歐洲婦人蓬蓬裙鐵線裙襯的樹籬,以及心中“這小地方還有這樣一座‘小巴黎聖母院’的感慨。
布魯日城區小巷交錯,飯後我們便在小巷間漫無目的地穿梭,隔着玻璃“觀光”各具特色的小店(週日都歇業啦)。隨處可見的巧克力商店自不必說,其間巧克力造型多樣,可愛到讓人不忍下口。還有專賣杏仁糖(Marzipan)的甜食店,雖然巧克力和黑色杏仁糖很多中國人傻傻分不清楚,喫過也被甜到不願回頭,但這家櫥窗裏口味繁多、滾圓白胖的杏仁糖們還是讓人不禁想要每種來一口。精品店、創意家居內飾店更是玲琅滿目,令人流連忘返,確是逛街休閒消磨時光的好去處。
小巷交織圍繞的是布魯日一個接一個的廣場。走着走着就來到位於老城中心的布魯日兩大廣場之一的市集廣場(Markt)——顧名思義,曾經集市交易或舉行盛大集會活動的地方。而今日樂隊演奏的歡鬧背景下遊人如織,熱鬧氣氛想來也不輸當年。廣場周圍的歷史亮點包括南側12世紀的貝爾福特鐘樓,和雄偉的西弗蘭德省宮(Provincial Hof)即省議會所在地。磚造哥特式的鐘樓突兀高聳,據說最初是政府存放市政檔案和珍寶的地方,後來卻成了城市強盛和自治的象徵。鐘樓對面的廣場另一側佇立着一大排曾經非富即貴的民居,這些山牆建築一棟緊挨一棟做了好幾百年的鄰居,卻是紅橙黃白藍地競豔,那毫不相讓的熱鬧煞是奪人眼球。而省議會對面則是色調相對單一的工會建築,現在下面開着名叫Craenenburg的咖啡廳。史載15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曾因反稅政變被人民囚禁於這棟建築內達百日之久,估計滿腦子都在想着如何早日逃脫。時過境遷,如今我們卻在這裏自由自在甚至略感無聊地喝咖啡,閒散放空到懶得挪步,歷史的花樣對比也是叫人不禁莞爾。雲飄走時陽光晃眼,便仰靠藤椅裏閉上眼睛,借馬車遊客來往馬蹄得得之聲,想象中世紀市集廣場的喧鬧場景。據說每星期三上午,市集廣場定期舉行弗蘭德遊行。擇日到訪或有驚喜。
興衰交替是歷史常態,曾有好幾個世紀的時間,布魯日因海岸線泥沙淤積形成天然貿易屏障、王室與富甲相繼遷走而日益衰微,連19世紀的工業革命都未能挽救它。卻如命中註定般地,因爲一本書而重新開始擺脫貧窮——喬治•羅登巴赫在他的小說《沉寂的布魯日》(Bruges la Morte)中描繪出一個沉睡卻神祕的城市,如末世遺老一般完全沉浸在逝去的歲月裏。小說所引起的國際興趣爲城市的命運帶來轉機。布魯日的文化和藝術寶藏被再次認識,加之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2000年布魯日歷史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遺產名錄,城市也爭取到了2002年“歐洲文化之都”的頭銜。布魯日給人感覺私密的特點現已被視爲其最大優點之一。
布魯日不說話,但它靜謐的美卻口口相傳。走時沒有說再見,也料想不及當時親密同遊的人雖說了再見卻也許再也不見。只想說,要到比利時遊玩,不妨首選只高出海平面7.5米的布魯日,天知道大起大落命運多舛且“沉寂的布魯日”有一天會否在海水中永遠地沉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