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11月7日电 11月3日,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举办第四轮“对话总领事”活动,本期应邀做客总领馆的对话嘉宾是德国汉学家、《三国演义》德文全译本译者尹芳夏女士(Eva Schestag),尹芳夏女士与王顺卿总领事从译著的方方面面到中德建交45周年以来两国语言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展开对话。领区汉学界、孔子学院、中德出版界、文化交流领域及华文媒体代表约80人参加了本次对话交流活动。

 

Eva_GY_20171106233.png

 

左:德国汉学家尹芳夏,右:驻法兰克福总领馆王顺卿总领事

当日的对话活动更像是一场形式多样的《三国演义》德国“科普会”。王总领事和尹芳夏女士除了通过问答探讨这部文学巨著的历史背景、情节人物及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念等文化内涵,还用中、德文分别朗读包括“舌战群儒”和“草船借箭”在内的中国人耳熟能详、德国人听后称妙的小说片断,辅以幻灯片展示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的多种文学载体,外加精彩影视片段,令不熟悉三国故事的德国听众也得以初步认识和感受《三国演义》的不朽魅力。

尹芳夏女士长时间地埋首书卷之间,给大家阅读分享翻译选段,双眉微攒,全身心地沉浸在故事里,好像忘记了周围的人和事,又回到过去六年的翻译工作中一样。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以古汉语著述,语言高度简练但含义丰富,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能完整读下一遍恐怕也只是一知半解,的确难以想象一个在地理和文化上远隔万里的德国人要把故事读透再翻译成对德国大众来说具有可读性的作品,需要多少个孤灯下凝眉的日日夜夜。但她一人多年冷板凳的坚持,换来的是这样精深又精彩的中国历史演绎故事得以进入德国千家万户,为彼此、为更多深夜掌读的异邦人士消解孤独。

Eva_GY_20171106742.png

以史为伴,以史为鉴。尹芳夏女士说,书中众多人名、地名、官衔等文史概念的确难以翻译,为此她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还多次到博物馆去亲身感受书中描绘的历史时期。她说,对于缺乏相关历史背景的德国读者来说,只要有耐心,阅读会渐入佳境。书中涉及的一些行为习惯和折射出的价值观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在故事中、在翻译难点中“翻山越岭”,了解到千百年前截然不同的生活、战事与思想观念,也不乏趣味、常有感悟。其间感想共鸣,现场观众则以热烈掌声回馈致意。

 

Eva_GY_20171106959.png

 

二人还探讨了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中德文学作品的相互译介工作。王总领事说,中国历来重视翻译引进外国经典,其中包括大量德国文学名著以及当代文学作品。而中译德方面的作品数量远不能及,尚大有可为。王总领事对尹芳夏女士六年如一日的辛勤翻译工作表示敬佩、对《三国演义》德文全译本今年的问世表示祝贺。他称“这是中国文学的幸事,也是中德文化交流的盛事”。尹芳夏女士则回应说,随着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不断提升的国力不仅限于经济政治方面,也包括不断提高的文化影响力,世界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关注和热情日益高涨。“中国经典也属于世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

 

Eva_GY_201711061245.png

 

王总领事最后表示,中德两国建交45年,两国文化领域交流达到空前水平。他感谢领区汉学和文化界人士为此所作贡献,表示中国总领馆愿与各界一道,为不断促进中德双方文化互鉴、民心相通作出努力。对话后,在场高校汉学系及孔子学院代表继续就德国汉学发展、孔子学院建设等问题互动交流。

责编:李瑞辰、海外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