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環線之旅:從大西洋到撒哈拉

摩洛哥環線之旅:從大西洋到撒哈拉
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程,從卡薩布蘭卡的現代氣息,到馬拉喀什的紅色迷城,再到撒哈拉沙漠的金色沙丘,最終抵達菲斯的千年古城和舍夫沙萬的藍色小鎮。摩洛哥,這個北非國度,以其多元的地理風貌、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爲我們呈現了一場感官的盛宴。
第一站:卡薩布蘭卡 - 白色海岸的現代氣息
我們的旅程從卡薩布蘭卡開始。這座城市的名字在西班牙語中意爲“白房子”,而城市也確實以白色爲主色調。我們首先參觀了
哈桑二世清真寺,這座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巍然屹立在大西洋海岸線上,其210米高的宣禮塔是世界最高的宗教建築之一。清真寺內部可容納2.5萬名信徒,外部廣場更能容納8萬人同時祈禱。當巨大的屋頂在5分鐘內緩緩打開,露出藍天時,那種震撼難以言表。沿着濱海大道漫步,大西洋的海風輕拂臉頰,與我想象中《北非諜影》裏的浪漫氛圍有所不同,卡薩布蘭卡展現的更多是現代化都市的繁忙與活力。穆罕默德五世廣場周圍的行政建築融合了摩洛哥傳統與裝飾藝術風格,見證了法國殖民時期的歷史。
第二站:馬拉喀什 - 紅色古城的喧囂與寧靜
從卡薩布蘭卡出發,我們驅車前往馬拉喀什。這座被稱爲“紅色之城”的古都,所有建築都由赭紅色砂巖建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在馬拉喀什,我們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我們還參觀了庫圖比亞清真寺和巴伊亞宮,前者是馬拉喀什的象徵,後者則展示了19世紀摩洛哥貴族的精緻生活。
第三站:穿越阿特拉斯山脈 -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與瓦爾扎扎特
離開馬拉喀什,我們開始向阿特拉斯山脈進發。盤山公路蜿蜒曲折,景色從平原逐漸變爲壯麗的山地風光。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是我們此行的亮點之一。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遺產的土製 ksar(防禦性村莊)坐落在一座小山旁,由一系列紅土夯築的建築組成。穿越看似破敗卻依然堅固的城牆,我們彷彿步入了《阿拉伯的勞倫斯》、《木乃伊》等電影的場景中——這裏確實是多部好萊塢大片的取景地。當地柏柏爾人嚮導告訴我們,這個村莊已有近千年曆史,至今仍有少數家族居住其中。繼續前行,我們抵達了“沙漠之門”
瓦爾扎扎特。這座小城以其電影產業聞名,我們參觀了阿特拉斯電影製片廠,看到了許多電影佈景和道具。瓦爾扎扎特的夜晚格外寧靜,星空清晰可見,與馬拉喀什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第四站:託德拉峽谷與通往撒哈拉之路
離開瓦爾扎扎特,我們駛向更偏遠的地區。道路兩旁開始出現零散的綠洲和棗椰樹林。
託德拉峽谷是我們當天的驚喜——一條狹窄而深邃的峽谷,兩側是高達300米的紅色巖壁,谷底一條清澈的河流蜿蜒而過。我們在峽谷中徒步了一小時,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途我們經過多個柏柏爾人村莊,看到婦女們仍在河邊用傳統方式洗衣,孩子們在河灘上玩耍。這種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場景,卻讓人感受到一種原始而純粹的生活節奏。
第五站:梅祖卡 - 撒哈拉沙漠的奇幻之夜
當金色的沙丘出現在地平線上時,我們知道
厄爾格切比沙漠——撒哈拉的一部分——到了。梅祖卡是進入這片沙海的主要門戶。下午四點左右,我們換乘駱駝進入沙漠。駝隊緩慢而節奏地前行,在沙丘上投下長長的影子。一小時後,我們抵達了沙漠營地——一組傳統的柏柏爾帳篷。
夜幕降臨後,我們圍坐在篝火旁,聽着柏柏爾嚮導演奏傳統音樂,講述沙漠故事。當篝火熄滅,我們抬頭仰望星空——從未見過如此密集、明亮的星羣,銀河像一條發光的帶子橫跨天際。那一刻,所有的旅途勞頓都變得值得。
第二天清晨,我們爬上附近最高的沙丘觀看日出。看着太陽從地平線緩緩升起,將沙丘從暗紅色染成金黃,那種壯美無法用語言描述。
第六站:伊芙蘭 - 意想不到的阿爾卑斯風情
離開撒哈拉,我們開始向北穿越阿特拉斯山脈的中段。景觀從沙漠逐漸變爲草原,再到茂密的雪松林。當我們抵達
伊芙蘭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還在摩洛哥——這座小鎮完全仿照瑞士阿爾卑斯山風格建造,有斜頂房屋、整齊的花園和涼爽的氣候。我們在小鎮中心的石獅雕像前拍照留念——據說撫摸它能夠帶來好運。第七站:菲斯 - 千年古城的迷宮
菲斯是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中世紀城市之一。菲斯麥地那(老城區)如同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有超過9,000條狹窄街道和小巷,構成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迷宮。在菲斯的經歷令人難忘:
在菲斯,時間彷彿停滯了。中世紀的生活方式與現代元素奇妙地共存着。
第八站:梅克內斯與羅馬遺蹟沃魯比利斯
從菲斯向西不遠,我們來到了另一座皇城
梅克內斯。這座城市在17世紀蘇丹穆萊·伊斯梅爾統治時期達到鼎盛,他試圖將梅克內斯建成一個宏偉的都城。我們參觀了巨大的曼蘇爾門和皇家馬廄遺址,想象着當年的盛況。距離梅克內斯不遠是
沃魯比利斯考古遺址,這是摩洛哥保存最完好的羅馬遺蹟。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看着殘留的馬賽克地板、凱旋門和巴西利卡,我們彷彿聽到了古羅馬帝國的回聲。從遺址高處俯瞰周圍的平原,景色壯麗。第九站:舍夫沙萬 - 裏夫山脈的藍色珍珠
進入裏夫山脈,我們的目的地是著名的
舍夫沙萬——那座所有建築都被塗成各種藍色色調的山城。關於爲什麼全城都是藍色的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爲了驅蚊;有的說是猶太教傳統的延續;還有的說是爲了在夏季創造涼爽的視覺效果。無論原因如何,舍夫沙萬的視覺效果是驚人的。不同層次的藍色——鈷藍、天藍、靛藍——與白色的牆壁形成鮮明對比,點綴着鮮豔的花盆和五顏六色的門。我們在迷宮般的狹窄街道中漫步,每一步都是一幅畫面。當地居民友好而含蓄, cats悠閒地在街頭曬太陽。從山頂西班牙清真寺俯瞰全城,藍色房屋層層疊疊鋪展在山坡上,背景是連綿的裏夫山脈,美景如畫。
返回起點:卡薩布蘭卡與馬拉喀什的再訪
旅程的最後階段,我們驅車返回卡薩布蘭卡。再次看到大西洋的海浪拍打着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基礎時,我們意識到這趟環線旅行即將結束。
我們選擇在馬拉喀什多停留一天,重新體驗這座紅色古城的魅力。再次漫步于傑馬伕納廣場,那些曾經陌生的景象現在變得熟悉而親切。我們在市場購買了最後的紀念品——香料、阿甘油和傳統燈具,爲這次旅行畫上圓滿的句號。
旅行後的思考
這次環摩洛哥之旅讓我們體驗了這個國家的多元面貌:從大西洋海岸到撒哈拉沙漠,從現代都市到千年古城,從紅色城牆到藍色小鎮。摩洛哥的魅力在於它的多樣性——地理、文化、歷史的多樣性在這裏交融。
旅途中,我們學會了欣賞不同的生活方式,理解了傳統與現代如何共存,也感受到了摩洛哥人民的熱情好客。雖然旅程已經結束,但那些景象、聲音和氣味將長久留在記憶中:撒哈拉的星空、菲斯的迷宮、舍夫沙萬的藍色街道、馬拉喀什的喧囂廣場……摩洛哥就像一顆北非的明珠,閃爍着獨特而迷人的光芒,等待着更多旅行者去發現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