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安徒生故居景點介紹—丹麥安徒生故居旅遊指南(含圖片)-【丹麥景點攻略】

安徒生故居博物館(Andersen Hus)位於丹麥菲茵島中部的奧登塞市區,建於1905年安徒生誕辰一百週年之際。此後,該館曾在1939年和1975年兩度擴建。 安徒生故居整體是一座一層的建築,有六、七間房子,原來住着六、七戶人家,安徒生家只住其中一間。
房間很小、很低,大個子進門不低頭會被拒之門外的。屋內很簡陋,粗糙的門窗保持了十九世紀初的老樣子,現在屋子已經聯通,牆上鑲嵌着厚大的玻璃櫃子,展覽着安徒生的手稿、信件、童話出版合同、有關人物介紹、畫像等珍貴的資料。通過這些資料可以對安徒生一生的創作、生活及其它的主要活動有一個概括的瞭解。這些資料數量多、內容廣,保存得很好。所有資料都備有丹麥文和英文說明。
丹麥安徒生故居相關介紹
1905 年,爲紀念安徒生誕辰100 週年,在這裏建起了安徒生博物館,後於1930 年和1975 年兩次擴建。在博物館黑色大門上方貼着放大了的安徒生別具一格的剪紙作品少女頭像。安徒生博物館是一座紅瓦白牆的平房。博物館共有陳列室18 間。前12間按時間順序介紹安徒生生平及其各時期作品,展示大量安徒生作品的手稿、來往信件、畫稿以及丹麥一些名畫家、藝術家創作的有關安徒生生活的油畫和雕塑。
安徒生生前的用具仍按原樣佈置着,古樸的傢俱,兩隻有補丁的舊皮箱,一頂禮帽,一個提包,一把雨傘,一根手杖。這些曾經長期伴隨他的簡陋的旅行行裝,體現了他樸實的生活和情趣。第11 間爲一個建於1930年的圓柱形大廳,其幾米高的環牆展出丹麥近代著名藝術家斯坦恩斯根據安徒生的自傳體著作《我的一生的童話》而作的8 幅壁畫,內容有安徒生童年、離別故鄉、國外遊歷,與世界著名藝術家的交往,最後到1867 年,人們歡呼安徒生被授予歐登塞市榮譽市民等安徒生生前各階段的生活與寫作的經歷。博物館第13 至18 間包括有圖書館和錄像錄音播放室等,在這裏人們拿起聽筒就能聽到安徒生的童話故事。
安徒生簡介
安徒生(Heinz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 丹麥童話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爲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裏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臺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爲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裏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
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遊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遊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爲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誌着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