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董事长钟玉解读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新进展
海外网6月13日电 6月6日,以“引领轻量化未来”为主题的康得新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投运仪式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隆重举行。作为康得新碳纤维汽车轻量化生态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发中心具备工业级研发设计能力,可进行碳纤维汽车部件的研发、试制和小批生产。它的建成和投运将为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再添新的动力,为中国复合材料产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将成为中德两国在汽车轻量化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产业合作、资本合作、市场合作的重要平台,助推汽车轻量化产业快速发展,引领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越。
在研发中心致辞活动结束后,德国开元网暨人民日报海外网德国频道有幸采访到了康得、康得新集团董事长钟玉先生,钟玉董事长为我们解读了康得新集团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像我们透露了未来的发展规划,下面一起看看访谈实录。
钟总您好,感谢您接受海外网的采访。听了您刚才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对康得新集团的研发实力有了全面的了解。目前,国内碳纤维领域的知名企业也不少,您认为贵公司最大的特色在哪里?
钟玉董事长:简单说起来,有两个重要的优势:高端化和生态平台,为用户提供总体解决方案。
首先就高端化展开来说,中国的碳纤维行业落后了世界40年,中国2016年碳纤维的年需求是19000吨,但是我们国家自己产出的只有3400吨,有近16000吨依靠进口,而我们国家自主产出的以低端为主。以型号为例,我们生产的T300,强度可刚性都比较差,主要用于体育休闲用品,如鱼竿、高尔夫球杆等低端产品。
碳纤维到了T700就达到了工业级标准,中国目前批量生产还有困难,T800以上的碳纤维材料就是高端化材料了,可以用于无人机、机器人、民用航空等领域。过去中国无法生产这些高端复合材料,而国外发达国家对中国严格限制进口。
康得集团从2011年开始在碳纤维领域投资了50亿,联合国内的几十所院校,完全靠自主开发,在2016的7月25日正式投产。目标建成年产15000吨原丝,5100吨碳丝的工厂。目前的一期工程第一条流水线投产,单线年产1700吨。中国目前的生产线都是以百吨为单位,实际上大多是实验级的生产线,所以我们建成的大规模高端化生产线,是其他企业所没有的。
第二个特色为生态平台,简单来说打个比方,十几年前的北京,卖酱油和卖粮食都是分开的,后来出现了超市,一站式解决了所有购物问题。所以在进行汽车轻量化碳纤维发展过程中,必须能够给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国内碳纤维厂、复合材料厂和汽车设计工厂是各自独立的,各个厂家之间不懂其他领域的技术,所以我们在中国继碳纤维厂之后,又建立了复合材料厂,完成了整个汽车部件的生产。碳纤维过去的生产为手工,所以高端跑车一辆可以卖到3000万。一个零件的生产时间是6个小时。而宝马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到了2013年可以完全自动化生产,把生产效率提高到4分钟。13年到17年,技术设备都得到了提升,我们的工厂现在已经将效率提高到了2分钟,未来我们将做到1分钟。
不要小看这一分钟只差,同样的厂房,同样的设备,产能提高了一倍,利润将得到巨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节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工厂是完全按照未来工业4.0的标准打造,完全智能化的无人工厂,我们不是面向今天,而是面向未来十年。
我们和慕尼黑工大联合建立了研发中心。实验室级的碳纤维到工业级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做到可以为顾客服务,必须将产品提升到工业级。我们投资3000万欧元建立的研发中心,将实验室级的材料直接转化为工业级的材料并用于装车,之后便可以到中国大规模生产。研发中心还可用于小规模的量产制造。通过集团投资实现了研发中心的全面提升,达到工业级的水平。
慕尼黑是德国碳纤维的人才、研究、机构。工业企业的集中地,我们通过当地的人才优势,产业优势把他们聚集起来,包括我们的总经理可是来自慕尼黑工大碳纤维专业的学生。
除此以外我们还建立了汽车设计中心,实现了批量化碳纤维汽车的设计。
当我们把这些个企业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平台,可以为客户的轻量化汽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设计端、技术端、材料端、部件段一条龙为客户服务,让汽车厂商无其他担忧。我们目前建成的是全球唯一的、最先进的并且是最大的汽车轻量化碳纤维部件的生态平台。
康得新集团为什么选择德国作为投资和战略合作平台?
钟玉董事长:从91年开始,我们便和德国开始了合作,对德国的企业非常了解,各方面都留下了十分良好的印象。
首先,德国的中小企业达到了90%以上,他们都是以创新发展作为主体。所以德国在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在全球均走在了前列。德国的民族十分讲究诚信,更加规范,他的合作精神使得和中国合作比较容易。
其次,我们选择慕尼黑的原因,是因为慕尼黑在宝马的引领下,已经成为德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中心。使得慕尼黑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工业领域有强大的基础,成为全球的研发中心。所以我们运用后发优势,站在了全球的制高点。
再有我们和宝马本来就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宝马的隔热汽车窗膜采购量的93%便采购自康德集团。宝马集团本身很乐于作为汽车组件商,所以对康得新集团将要组建的生态平台非常支持。
刚才听到您的介绍都知道碳纤维的复合材料相比传统的材料优势和好处都比较多,想问一下目前除了成本之外,没有普及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钟玉董事长:过去因为碳纤维成本高,所以集中在高端的应用领域。而因为节能减耗的要求,中国提倡汽车轻量化、智能化与低碳化。而轻量化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来说是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涉及到未来汽车的生存。
目前碳纤维的轻量化应用还主要在高端汽车领域,未来降低成本后,将逐步应用到中端和低端市场。这不仅需要技术改进,也需要市场规模不断提升。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一个铝车身和一个碳纤维车身达到等价。
到时应用了碳纤维车身的汽车自重减少了10%,能耗会降低,汽车性能增加,刹车距离也会减少,电池还会减少20%的消耗,增加续航里程20%,强度更好,安全性也更可靠!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您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尖端,您可以讲一下企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创新对于企业又有什么影响?
钟玉董事长:首先,今天是康得创立整整29年的日子。29年我从中国的国企走出来,下海到中关村创业,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中华民族曾几何时鼎立于世界,但近两百年衰落了,为列强所凌辱。21世纪该属于中华民族。而中国的希望在于民营企业,所以当时康得成为中国中关村第一个开发区的第一批入驻企业。当面一共500家企业,而今天还剩下10家。所以康得是幸存者。
第二点,创新是康得最根本的发展理念。源于我本身是技术出身,对技术的发展情有独钟。下海的时候,我说过四句话:别人做的我不做,别人做的好就更不做,我做的别人没有,而且我做的不会叫别人追上。
德国的中小企业存在很多的隐形冠军,他们恰恰是靠这种创新来生存和发展的。康得走的是和德国企业同样的道路。不做凤尾,坚持做鸡头。在冷门行业里做成行业领头羊。从而使康得立于市场不败的地位,不断地发展与壮大。
责编:李瑞辰、海外编辑部